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生专家李昊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养生专家李昊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维塔斯(Vitas)的《歌剧2》大家听过没有?如海豚发出的声音,宽广的音域和高音区可以跨越五个八度,达到雌雄难辨的声线。这与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讲的“大音希声”境界极为相似。那么,何为“大音希声”?它有何美学思想呢?归纳起来有如下三点:
无声之声的美学思想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本意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一部分,与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有异曲同工之妙。“道”是老子的核心哲学思想,物极必反是“道”的一部分。他认为事物发展到了一定高度或极限,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大音希声”正好表述了这一观点,当声音到达最大和最美的时侯,就会趋向于宁静,即进入到“无”的状态。
天籁之音的美学思想
欣赏天籁之音时,要用多个感官去感受,是一种特殊的感知。这已经不是对普通音乐的欣赏,这样的音乐水平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只用耳朵是无法听到的,要调动全身的感观去共同感受,方可进入到这永恒而和谐的天乐之中,与其达到共鸣。这与出自《列子·汤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很相似,也只有天籁之音才能达到如此效果,都表达都是对天乐的感受,说明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是能找到知音的。
情感之音的美学思想
“大音希声”还可理解为由声音产生的情感的高度升华。老子的“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情都要遵循本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从无到有,从有回到无。人们欣赏声音之美时,最初起于本心,是需要与情感一齐感知的,感知的过程就是寻求共鸣的过程。随着优美声音达到一定的高度,情感也与之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大音希声”的美学思想中有无声之声、天籁之音和情感之音。是老子道家哲学思想的精华之一,是中华文化玄妙的表达。“大音希声”在今天也有可用之处,如,沉默是金、三缄其口就表达了有与无的关系,说明无往往比有更有力量。
“大音希声”是老子的无为思想在音乐美学上面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真正的,终极的音乐是不依靠烦琐的音乐表现手段或过多的乐器来演奏的,反而这些多余的乐器和音乐表现手法妨碍了真正的终极的音乐情感的抒发。犹如“得意忘言”一样的道理。语言文字多了就会表达不出真实的内心思想。老子的这一思想放在音乐艺术的理论上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大音希声”除了可以作为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外,还有更深刻的哲理。老子的思想核心是无为,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指事物发展演变的规律,人们如果违反自然规律,肆意妄为地规定道德规范,制定国家等级制度,国家之间征伐掠夺等等,就会损坏古朴的美德,引起人民的怨愤。因此,老子为了生动地说明自己的无为的主张,运用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个比喻。
今天,我们应该从老子的无为思想中吸取合理的因素,比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遵循自然规律等等,丰富新时期的中华文化。
我来回答你一下,这个大音希声是出自《老子》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指最大最美的声音就是无声之音。
从个人角度理解来说,这个应该是一个艺术命题。
因为怎么说吧,个人总感觉这个大音希声是和声音,有关不就音乐嘛,然后音乐就是艺术方面的,然后这意思是最大最美的声音就是无声之音,其实这里面也应该暗含了一些哲学的道理。
这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应该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他接触最完美的文艺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而朴素,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出于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德道经》第40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然而然",而"大音希声"的美学思想就是推崇"非人为自然之美",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哲学解释。
形容曲子的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形容景色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形容文章的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大音希声”是无为的自然音乐,它符合“道”顺应自然的法则。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它是圣人的一种先知先觉,正如我们常人的情绪、逻辑、判断力等。那“大音”常人无法听到的。我们学“五音”无论大小声音都可以听得清楚啊!不是我们的听力有问题,于我们而言是“无声”的。
自然界中有:“海浪潮声、山泉叮咚、蝉鸣蛙鼓、莺燕啾啾……”这部分自然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得到,那么便可以确定这部分声音非“大音”也。还有一部分声音,如***发芽、开花、结果,蛇蚁爬行,日升月落,细雨绵绵……它们正在各自的生命运行轨迹中,奏响“大音”,于我们而言却是“稀声”的,是隐匿的,是妙不可言的!抑或是另一种声音,花非花物非物,一切皆是幻象。明心见性了,这时的声音,是了无声息。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不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妄为(无为)自然,但也要在顺应自然的同时有所作为(无不为)如此这般,人类与自然应是和谐统一的,我们只有做到与自然融为一体,才会真实的感受到有声与无声的变幻,领悟到“大音稀声”的真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生专家李昊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生专家李昊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airofthek9.com/post/3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