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山西特色养生美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山西特色养生美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医养生堂》以“弘扬中医文化、普及养生知识、增强百姓健康”为宗旨,秉承我国传统中医学理论,依据“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按照二十四节气编排栏目内容,并先后邀请了著名中医专家王凤岐、张培彤、吴大真、何银洲等我国著名专家作为嘉宾,以通俗朴实的访谈节目形式,系统介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知识、实用养生方法等。
1、饺子
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就要“补”,而“补”的办法就是到立秋这天“贴秋膘”,吃美食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可以多吃点肉在冬天的时候好抵抗寒冷。

2、豆浆
山西地区最常见的食物就是谷物了,所以立秋之际,山西人最喜欢吃一些新鲜的谷物来达到养生的效果。豆浆,就是用各种谷物加水之后,研磨成的一种纯天然的饮品之一。另外,豆浆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比如润肺,消除干燥,保护肠胃等,另外还能达到促进消化的功效。秋天也正是季节最干燥的时候,所以立秋的时候用新鲜的谷物做点新鲜的豆浆喝,对人们的身体是有很大的好处的。因此豆浆也就成了山西人在立秋之际吃的养生之物了。
抿圪斗又名擦圪斗,因形如小蝌蚪,而得名。属屯留民间小吃,其做法简单,配料随意,食用灵活
做法是用温水、凉水合面均可,用抿床(擦床),抿床有圆眼、扁眼多种;选用上等的无化肥、无农药的白面、豆面、粉面、杂面、荞面、玉茭面、高粱面等绿色食品做原料,所配面粉种类多少可根据各自喜爱而定。菜卤档次高低,荤素都行。农家酸菜辣椒也行,肉禽蛋也可;食用且具有干捞、汤喝、凉拌几种
其主要特点是面杂多样,营养丰富,色泽鲜亮,食欲性强,冬季食之驱寒增热,夏季食之避暑降温。尤其是其形状独特,入口稍加咀嚼便如蝌蚪游入胃海,并能促进胃蠕动,增加胃动力,是养生的最佳饭食
山西抿圪斗的做法:
食材: 土豆 1个 、 胡萝卜 一个 、 香菇 一个 、 面瓜 一块(和胡萝卜差不多大) 、 白面视人数而定 、 葱姜蒜 适量
烹饪步骤
步骤1/6
将葱姜蒜切丝儿,放盐和十三香将胡萝卜,土豆,香菇,面瓜切成等大小的丁
步骤2/6
用温水和面。不必上手,只需要用筷子搅拌成粘糊状
步骤3/6
炒菜顺序:热锅冷油,放入葱姜蒜炒香。先下入土豆炒至中软,然后陆续下入面瓜,胡萝卜,香菇,翻炒到爆香
步骤4/6
1、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山西省平遥县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
以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远在唐代***年间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2006年5月20日,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51。
2、朔州秧歌长期在当地流行,并演变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为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流传以及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由于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受表演的时限性影响,朔州秧歌与其他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渐渐走向濒危境地,抢救保护工作时不我待。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朔州秧歌戏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左权民歌风格在隋代开始形成,20世纪30年代,左权开花调从左权民歌中派生出来。左权开花调歌构思精巧,歌词新颖,衬词衬句凸显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感染力很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特色养生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山西特色养生美食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airofthek9.com/post/28392.html